陜西省太白山天然植物開發有限公司
網址:m.guanhaofengji.com
營銷中心: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科技二路71號竹園天寰國際1703
電話:400-036-6979 029-88320930
提起唐代醫藥學家、“藥王”孫思邈,人們會自然地將他跟我省銅川市耀州區聯系起來,因為他就是隋唐時期京兆華原(今耀州區)人。孫思邈被后世尊稱為“藥王”,除了其在銅川耀州區東南隅的磬玉山(此山后來被稱為“藥王山”)隱居過,也跟他在秦嶺太白山隱居有著直接關系。
孫思邈生于隋朝初年的公元581年,卒于唐早期682年,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王朝更替,戰亂不斷,為此他曾隱居在秦嶺太白山40多年。孫思邈醫德高尚,隱居期間重視養生,濟世活人,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。當時朝廷曾下令征孫思邈為國子監博士,被他拒絕了,他把“濟世活人”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,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,孫思邈走遍了深山老林,遍嘗百草,將藥性及時記錄下來,最終完成了不朽著作《千金要方》。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《唐新本草》。
當年孫思邈為何要選擇在秦嶺太白山隱居呢?自有他的道理。太白山主體位于陜西寶雞眉縣、太白縣,是秦嶺山脈主峰,也是中國內地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。太白山是長江和黃河兩大水系分水嶺,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,山上林木茂盛,中草藥遍地皆是,素有“太白無閑草”之譽,藥用植物達1900多種,尤其世界上僅存的孑遺植物——手兒參、獨葉草為太白山獨有。
孫思邈在太白山采藥治病留下許多動人的典故傳說,其中他發現太白山藥王茶的故事更是在當地廣為流傳。
藥王茶是孫思邈在太白山采藥、修行、著書期間發現的野生茶。據考證,藥王茶可能是神農炎帝所發現的荼(tu),“神農嘗百草,一日遇七十二毒,得嘗而解之”,“荼”字后演變為“茶”,是我國茶的始祖。
孫思邈為采藥,嘗遍百草,以了解多種草藥的性味。相傳,有一次他正在太白山海拔3500米高的山坡上采藥,忽感口干舌燥,便坐在石頭上歇息。他看到身邊長著一種葉片繁茂、翠綠的灌木,便順手采了幾片葉子品嘗,入口頓覺神清氣爽。他心中為之一震,忙取水來,把這些葉片放在缽中,用石塊架著柴火煎煮,飲后感覺既解乏又安神,味道清香,勝過茗茶。孫思邈高興極了,忙多采了一些這種葉花帶回住地。經過反復煎飲,都證實效果很好。他便把此葉片送給病人當茶飲,竟然治好了不少人的疾病。后人為紀念孫思邈,便將這一植物命名為“藥王茶”。
藥王茶何以如此神奇?專家研究發現,藥王茶主要分布于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2500米~3500米的高山草甸灌叢中,和普通茶有很大區別,普通茶是用山茶科同一植物的葉片做原料,按采摘期不同、加工工藝不同而形成綠茶、紅茶、白茶、黃茶、黑茶、花茶等,茶性雖有區別,但本質是相同的;而藥王茶是用薔薇科一種叫華西銀臘梅的葉和花,在每年夏天雪融葉長的季節采摘加工而成。植物學家確認華西銀臘梅是一種變種植物,產于秦嶺北坡的戶縣、眉縣、太白縣,南坡的佛坪、柞水縣的牛背梁、洛南縣草鏈嶺,這或許與秦嶺地帶南北氣候交錯的環境有關。
自古養生茶為上,《茶經》云:茶為萬病之藥。記載藥王茶的文獻見于《陜西草藥》,其后《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》《中藥大字典》《陜西中藥名錄》《秦嶺植物志》等均有收載。陜西省醫史博物館教授張厚庸曾發表《太白山孫思邈隱居地的再認識》一文,考證了孫思邈在太白山隱居期間最可能是在現眉縣湯峪鎮碓窩坪,這里因海拔高,有藥王茶生長,因此可見關于藥王茶為孫思邈飲用是有這種依據的。藥王茶富含植物黃酮類化合物,具有極強的生物活性,此茶因野生于高山草甸,產量稀少,采摘困難,過去坊間雖流傳已久,但一茶難求。上千年來,藥王茶僅密傳于少數政要權貴和修行悟道高人中。早在盛唐時期,藥王茶便是朝貢珍品。世人皆知楊貴妃“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”的故事,卻不知唐玄宗對藥王茶的鐘情一點也不亞于楊貴妃對荔枝的嗜好,“玄宗笑飲藥王茶,貴妃含荔露娛情”的詩句,便是對藥王茶歷史的生動寫照。
當年孫思邈把這一亦藥亦茶珍品的功能記載下來,并自此終生服飲此茶,作為養生之用,孫思邈是我國中醫藥養生理念的創建者和實踐者、唐代著名道士,他以自己的百余歲高壽,向世人證明了“養生有道”。